往肉里注水增加重量,已經(jīng)突破了不少人的想象。但其實除了注水,他們還可能會往肉里注膠。
賣肉成了“黑科技”,真正黑心的科技。
這些添加了別的“雜質(zhì)”的肉,究竟有什么區(qū)別?它會對人體構(gòu)成哪些危害?我們平時又該如何分辨呢?
牟利驅(qū)動下產(chǎn)生的幾種問題肉
首先要搞清楚一點,屠宰場以及肉販子,為什么要往好好的肉里添加“雜質(zhì)”,或者用各種方法來以次充好。
本質(zhì)上是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,而具體到不同的操作上,又對應了不同的情況。
比如最早是給肉注水,不管是豬肉還是雞肉、鴨肉等等,這種方法簡單快捷,灌注更多的水可以增加肉的重量,從而就能賣更多的錢。
但注水肉消費者也能一下子分辨出來,肉鮮紅的顏色被水沖淡了,或者是肉眼可見肉在淌水等等。
于是,不法商販開始想應對之策,既要讓肉的重量增加,同時又盡可能不讓買家察覺出異樣。就這樣,往肉里注膠的餿主意便應運而生。
注膠和注水的本質(zhì)一樣,但相比于水,膠有粘稠的特性。經(jīng)過水的稀釋后,就能注入肉里。
需要說明的是,不法商販為了能讓這些“雜質(zhì)”充分和肉融合,通常屠宰動物之前,他們就要向動物體內(nèi)灌注。
養(yǎng)殖場的人正在給活羊強制灌水,然后宰殺
注膠后的肉,重量增加了不說,而且不容易被看出來。尤其在不借助檢測工具的情況下,消費者肉眼去看的話,往往察覺不到異常。
因此從本質(zhì)上來看,為了增加肉的重量,注膠肉是注水肉的“升級版”。
以上兩類是為了增重的,另外一種情況,是為了增加肉的特定類型的,這便是讓人坦之色變的瘦肉精。
所謂瘦肉精,就是一種特定類的藥物,你可以簡單理解為,給飼養(yǎng)的家畜家禽吃了以后,動物身上便不會再長肥肉,只會長瘦肉。
從人類消費肉食的角度看,因為經(jīng)濟發(fā)展了,也更加關(guān)注自身健康,肥肉產(chǎn)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,漸漸讓瘦肉的價值得以提升。
瘦肉精的問題最早是從西方開始的,我國進入21世紀后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肉類消費越發(fā)普遍,這一問題也隨之出現(xiàn)。
瘦肉的價值價格比肥肉高,不法商販便拼命使用瘦肉精,有選擇性地提高瘦肉的產(chǎn)量,進而增加利潤。
瘦肉精的問題之外,還有兩類肉是病死肉和摻假肉。這兩種做了手腳的肉類,是不法商販為了降低損失,把本不該售賣的肉類,改頭換面和喬裝打扮后,再以次充好賣出去。
病死肉容易理解,都是還沒有宰殺就因病死掉的家畜家禽。這類死肉的危害是殘存了各種病原體,不知情的消費者接觸和食用后,會增加額外的健康風險。
為了讓病死肉的賣相看起來更好,不法商販還會添加各種成分,讓肉看起來很正常。這種改頭換面的肉,便是摻假肉。
一般來說,為了掩蓋病死肉的腐臭氣息,或者是讓其色澤正常,不法商販會使用香精、色素、防腐劑等添加劑。只要是對遮蓋有利的添加劑,他們都會使用。
綜合來看,目前常見的幾類問題肉,就是注水、注膠、瘦肉精、病死以及摻假。
那么,不同類型的問題肉,究竟能不能分辨出來呢?咱們接著往下聊。
注水肉:濕潤、滑膩、腐臭
注水又叫摻水,通常有幾種操作方法。一種是在屠宰動物前,強制給動物大量灌水;或者是在水中添加某種成分,誘導動物大量喝水;動物如果屠宰后,也能使用高壓注水的方式注水;最后是使用注射器,往肉類特定部位注水。
從外觀來看,注水后肉顏色變淡發(fā)白,有些肉看起來呈現(xiàn)水一樣的光澤。如果觸摸的話,注水肉有明顯的濕潤感,尤其是禽肉類,用手掐的話會感到滑膩。
氣味上,注水肉通常不會有正常肉類的新鮮氣味。因為不法商販在灌注時使用的水質(zhì)不同,因此不同水的氣味掩蓋了正常肉類的氣味。
統(tǒng)計還顯示,注水肉屠宰4小時就會產(chǎn)生異味,此后又會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腐臭味道。
還有一種最簡單的鑒別方法,便是看市場肉案上是否有水漬,如果肉案上濕漉漉的,而且商販還不停擦拭,就很有可能是注水肉。
如果是冷凍后的注水肉,在切肉的時候,能聽到明顯的沙沙聲,甚至還會有冰粒從肉里掉落。
注膠肉:硬、柴、刺激性氣味
注膠相比于注水,本來就是不法商販想出來的應對之策,因此從外觀上來看,通常是看不出什么來的。
即使有一定經(jīng)驗,注膠肉觸摸起來也感覺比正常肉類硬,其柔軟度明顯是小于正常肉類的。這就好比填充了硅膠的胸部,永遠是挺立的,而不會像正常的胸又會大又會小。
注膠肉所添加的成分,有的是卡拉膠有的是黃原膠,這些都屬于食品膠成分。
其中的主要物質(zhì),是半乳糖和脫水半乳糖,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氫鍵,能夠與蛋白質(zhì)結(jié)合,進而形成凝膠網(wǎng)絡結(jié)構(gòu)。
以豬肉為例,如果使用了上述成分,豬肉的吸水量至少能增加20%。對不法商販而言,肉自然就變重了。
雖然注膠肉能瞞過肉眼,但是瞞不過口感。注膠肉不容易煮爛,而且口感上也比較柴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注膠肉聞起來有一種特殊的刺激氣味。
但是對普通消費者來說,以上幾種特點都比較模糊,平時實際上是很難分辨出來的。
瘦肉精:不正常的色澤
瘦肉精催生出來的肉類,顏色鮮艷到不正常。尤其是瘦肉更是鮮紅光亮,這種過于新鮮的色澤,就是藥物催出來的。
以豬肉為例,由于脂肪被過多剔除了,這類肉的皮下脂肪層會顯得很薄,有些甚至連1厘米的厚度都達不到。
脂肪層和瘦肉層之間,存在明顯分離,而且有些肉里還會滲出黃色液體。
像豬肉的后腿肉,如果使用了瘦肉精,肉的纖維看起來比較疏松。將肉切好后,瘦肉會比較軟不能立起來。
病死肉:外觀色澤差異
病死肉宰殺的切口不夠平滑,由于動物宰殺前就死掉了,體內(nèi)血流凝聚,因此即便宰殺后,血也放不干凈。
這樣從外觀看,肉的表面呈現(xiàn)一種暗紅色甚至黑紅色。有些病死肉甚至還呈現(xiàn)出藍紫色,原本白色的脂肪也會呈現(xiàn)紅色。
摻假肉:氣味有異常
摻假肉有些是真肉混合了別的成分,有的則完全是用別的成分堆積起來的假貨。
這類肉在分辨的時候,可以從氣味上入手。但是和注膠肉的情況一樣,雖然有的肉聞起來有一定的異常,可外觀顏色等方面,在沒有經(jīng)驗的情況下,往往也分辨不出來更多的差異。
很多肉往往到了吃的環(huán)節(jié),比如羊肉和牛肉,口感和味道上的差異才能產(chǎn)生??蛇@時候你都吃進嘴里了,從某種意義上說,不法商販對你的欺騙已經(jīng)完成了。
綜合上述各種情況看,問題肉和正常肉的差異性肯定是存在的。但由于不法商販絞盡腦汁作假,導致普通消費者往往沒有更多經(jīng)驗去分辨。
那么,這些問題肉的具體危害又有哪些呢?
注膠肉和瘦肉精的危害
問題肉的危害,主要就是添加了額外的“雜質(zhì)“。像注水肉,雖然也是明目張膽地作假,但由于水對于人體沒有危害,因此注水肉可惡,但對消費者健康帶來的危害較小。
當然,如果不法商販使用的水質(zhì)有問題,這同樣會給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。
而主要的問題,是注膠肉和瘦肉精帶來的風險,因為這兩類,添加的是肉類之外別的“雜質(zhì)“。
先來看注膠肉,所用的食品膠雖然是食用級別的,而且其成分也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。
但問題的關(guān)鍵是,食品膠并不是這樣使用的,正常使用的食品膠,一般用于果凍等食品,而且劑量都有嚴格的限制。
不法商販使用,完全超出了正規(guī)的劑量限定。超劑量使用,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就會過量攝入食品膠成分。
食品膠在人體內(nèi)累積,會影響到鈣的正常吸收。如果短期攝入過量的話,還會引起腹瀉等癥狀,直接影響到人體對礦物質(zhì)的吸收。
若是長時間如此,營養(yǎng)吸收不良會誘發(fā)貧血、神經(jīng)功能紊亂等癥狀。若是青少年兒童,還可能會損害到智力發(fā)育等。
瘦肉精的危害則更嚴重,這完全是一類化學性的藥物,其激素有一定的致癌性。
而且瘦肉精的化學特性穩(wěn)定,即便是高溫烹煮,也不會讓其分解。一旦被人體攝入,徹底將其代謝掉則很慢。
而在體內(nèi)累積的話,則會引起惡心、嘔吐、肌肉震顫、頭痛、心慌等不良癥狀。長期累積,致癌風險便會顯著提升。
那些原本就患有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的人,如果食用了瘦肉精豬肉,危害的產(chǎn)生會更短促更快出現(xiàn)。
結(jié)語
肉類,原本就是不需要特殊加工的食物。宰殺之后食用,千百年來人類都是這樣操作的。
但是在工業(yè)化的大背景下,各種新元素出現(xiàn),對不法商販來說,他們就有了改造肉類的巨大空間。
本質(zhì)上,不管是添加什么成分,也不管這類成分是否有危害,相對于肉來說這些都屬于“雜質(zhì)“,都不應該出現(xiàn)在肉中。
所以說,要想吃到放心肉,一方面需要消費者提高辨別能力。但另一方面在工業(yè)化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大背景下,復雜的工序越來越多且越來越能瞞住人的眼睛。
這種局面下,真正應該保障肉類食品安全的,還是國家層面切實有效的監(jiān)管。只有監(jiān)管,才能幫消費者阻擋住各種健康隱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