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是大家熟悉的水產(chǎn)品,魚類品種非常的多,其中鱖魚很受歡迎,鱖魚又分為很多的品種,但有一個品種屬于少鱗鱖的很多人不清楚,它就是中華少鱗鱖,那么中華少鱗鱖產(chǎn)地在哪里?一起來了解下。
中華少鱗鱖產(chǎn)地在哪里?
中華少鱗鱖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水系等,稀見分布于長江以南和珠江、錢塘江、歐匯水系及海南島等,此外我國廣西也是主要的分布地,分布范圍包括三江、陽朔、臨桂、靈川等。
中華少鱗鱖的特征
中華少鱗鱖頭略尖,口較大,下頜稍向前突出。鼻孔離眼前緣頗遠。上下頜 齒不發(fā)達。鰓耙一般為7。幽門為垂扁平,且不分枝,一共有三葉,中華少鱗鱖的鱗片,在同類魚中稍顯大,此外它的眼后緣的鰓蓋上有三條黑色狹條紋,后鰓蓋骨上角有一黑斑。
鱖魚還有哪些品種?
鱖魚屬于廣溫魚類,適宜生長的水溫跨度十分大,一般在15-32攝氏度的水溫中,都可以生長得十分好,其最低可以存活的水溫,一般和錦鯉類似。鱖魚是食肉性的魚類,在自然環(huán)境下一般都是以其它魚類為食物,在自然水域一般都喜歡躲在有石頭之類的地方。
鱖魚主要有九個品種,其中長體鱖、暗鱖、柳州鱖等六個品種在自然水域分布范圍窄,或因個體小、生長慢而經(jīng)濟價值不高;斑鱖雖然個體較大,分布也廣,但其生長較慢,人工飼養(yǎng)要3年~4年才能達到商品規(guī)格(500克),因而養(yǎng)殖價值不大。
翹嘴鱖和大眼鱖分布廣、個體大、生長速度較快,而且體形、肉質(zhì)好,經(jīng)濟價值較高,尤其是翹嘴鱖,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快,生長速度比大眼鱖還要快,是人工養(yǎng)殖最理想的品種。
以上就是關(guān)于中華少鱗鱖產(chǎn)地的介紹了,鱖魚對于許多人來說其實并不陌生,它是不少人最喜歡食用的魚類之一,但是有很多品種大家都不是很清楚,話說你知道中華少鱗鱖嗎?